两年前,第一次站在这个昔日的偶像面前,那是一个雨水充沛的下午,他站在装修到一半的饭店前,穿着一身“李中华牌”的休闲服装:“生意还是没做好,如果我发达的话,还想把足球弄起来。”两年后,跟随他的老朋友张惠康、唐全顺,还有东瀛归来的黄韧一起走进他在宜川路新落成的豪华办公室,那些快乐的往事和“足球”这个词一次次地让他的“董事长办公室”充满了笑声。
一只蟋蟀一段历史
“小头”是上海足坛宿将李中华的外号——用他的话讲:“原先队里都叫我‘小头’,从来不叫我名字。”那个时代,上海足球界充斥着技术特色鲜明的球员,还有他们有趣的外号,“捞毛”、“漕头”、“上档”……“那个时候没什么钱,也没什么玩的东西,就是调调皮。”
“五运会”上海队在主场夺冠,“六运会”志在卫冕,但是发生了辽宁山东2比2携手出线,上海队小组赛被淘汰的反常现象,但是身为当事人,现在的他们也坦陈:“有我们自己的原因。”黄韧回忆起比赛前他们还深夜搓麻将,“一直搓到次日凌晨,结果回房时被李(文龙)指导正好发现,狠狠批评了一通。”
当时的前锋线上,李中华以超人的速度牢牢捍卫着主力的位置,但是他也是调皮鬼,队员们记得一次去南京踢足协杯时,夜宿在五台山体育馆,李中华半夜溜出去捉蟋蟀,“他捉了一晚上,回来兴奋极了,倒出来一看,都是小屁虫。”李中华自然不肯丢脸:“把天窗开开来,我让你们看看最后一只,绝对模子大!”大家兴奋地凑近一看,跳出来的是一只“三尾子”。多年以后,很多事情成为记忆的盲点,只有这只“三尾子”让他们哈哈大笑。
“话又说回来,调皮归调皮,那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,跟现在的球员不一样,一是我们喜欢踢球,到现在还是喜欢;二是队员之间感情深厚。”多年之后,队友张惠康和唐全顺各自遭遇了麻烦,李中华得知后把他们招到自己的公司里,搞起了俱乐部。黄韧从日本回来的消息刚见了报,李中华就找到了他:“在家待着干嘛?过来一起踢球!”李中华说:“不是我思想好,我们这代人,就是与足球有缘分。”
每天至少抽五包烟
“都留在我这里吃饭,一个不许走!”李中华说着,拨起了电话,鲁妙生等老将,一些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足球界人士,转眼会聚到了他开在宜川路上的“丝丝小厨”。“丝丝是我女儿的名字,前几年在踢女足,也是踢前锋。”但让李中华遗憾的是,之前为了孩子的学习,有两三年停止过足球训练。“脱了一截,否则水平还可以更高!”现在女儿到了高考的年纪,但对学习没什么兴趣,说到这李中华也皱起了眉:“管不了她了,只好管管好自己。”
说话间,他闷抽着香烟,他的烟瘾很大,而且只抽万宝路,他的抽屉里,硬壳的、软壳的、纪念版的……装得满满的,“我一买就是十条,一天至少五包。”在日本香松公司干了多年化妆品工作的黄韧也没喜欢上日本烟,也是一天三包万宝路,这是那个时代给这些球员烙下的烙印。“那时都流行这个,抽这个有身价。”抽着烟,说到足球,他的脸色马上多云转晴,尤其是说到当年的很多快乐往事,大家嘻嘻哈哈。“龙海现在滑多了,那时给他介绍对象,陪人家小姑娘从江湾五角场走到大柏树,一共就讲了两句话,记得吗?”“记得!‘今天天气蛮好,不热。’第二句:‘也不冷。’”“哈哈……”
“我现在要做些足球产业了!”李中华刚对自己的公司进行了新的注册,在他桌子上一份《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》上写着“上海李中华实业公司”,显然,足球产业将成为他精心经营的重要部分,他开始兑现两年前的诺言。下个月,第五届“中华杯”足球邀请赛就要举行,“已经有二十多支队报名了,我希望来比赛的队伍越打越好,如果有兴趣,叫他们打66252933或者66250887找‘三毛’好了!”
情义比金钱重得多
“要说中国人的美德,最重要就是有情有义。”谈了半天生意和足球,李中华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,这是他的心得体会。自打做起了生意,李中华更是喜欢交朋友,而交朋友一个重要的标准,就是要看重情义看轻钱。
“我带过好几年‘上海明星足球队’,大家经常来往,朋友间捧捧场的事情是常有的,哪里谈过什么钱?可听说现在有些球员、明星一开口就是多少钱?人情味都没了!”李中华摇着头:“要是有朋友叫我,我是从来不会谈什么条件的。”
讲究情义的李中华,在生意场上也充分感受到了老球迷的情义。“你想,现在企业负责的,多半是四十多岁的,最起码也是三十五岁朝上的。我去谈生意,一听到是李中华,多少总是会给我点生意做做,不会把我推到门外。上海的老球迷真是喜欢球,真是支持啊!”李中华说自己绝不贪心,只要有生意做,利润哪怕薄一点,细水常流嘛。
在李中华生活的小区,保安从来不收他一分钱停车费,甚至还倒过来给他敬烟,“为啥,因为我对他们好,对他们尊重,我们也不是什么大明星,对人不好人家能对你好吗?”谈到他的生活,他最大的总结是:“活得蛮好,开心就好,有吃有穿,天天开心……”什么叫开心?老队友相聚,踢踢球、吃吃饭,“这就叫开心!”
说到开心的地方,自然少不了他那热热闹闹的李中华商贸发展有限公司。“公司里几帮人,每天晚上斗地主、打麻将,人家来看到都说你这里不是公司,是俱乐部。”当然,对这样送开心的老板,员工也是投桃报李,“手下的人做事蛮认真的,白天从来不玩,这是规矩定死的。”
“佐夫”常年伴身边
李中华的公司搬了几次家,他的董事长办公室越搬越大,也越来越豪华,但不管搬到哪里,在办公室显眼的地方,他总是放着一张照片——当年随国家队出征意大利时,他和意大利国家队守门员“铁门”佐夫的合影。从这一张小小的照片就不难看出他的足球梦,其实从来没有醒来的时候。
1999年8月,在生意场上小有成就的他举办了首届李中华杯企业足球邀请赛,当年聚集了16支上海企业队分成四组参赛,比赛设立的冠军奖金是一万元,这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的金额,“各队都招了几个踢专业队的球员,关键的几场比赛头都要打开了!”
因为做生意繁忙,平时他自己看球比较少,但只要有空,他也和鲁妙生等老的一代球员踢踢球,“我们一支队伍,丁龙发他们还有一支队伍,大家打对抗。”前年上海老年体协成立了足球协会,他也参加了。“45岁以上就能参加,我也老了。”他笑着介绍说,老运动员的队服还都是他免费提供的。
有一次和他坐在街边闲聊,说着足球的事情,李中华的兴致浓了,隔壁报摊上的老太太问:“你是踢足球的?现在不踢了?”李中华一笑:“老早不踢了!”难怪别人有这样的误会,即使47岁了,他的外表也不见老,像往年一样的“精瘦”,1.70米的身高体重还不到60公斤。“但身体还是有点不行了,要是早两年,我在赛场上要体力有体力,要速度有速度。”
张晓露